无力创造价值的人尤其悲哀,他频繁切换手头的事务却本末倒置,他欲作出理性的判断却只在空洞地喋喋不休。他这般焦躁不安,在诸多日常事物中寻找自我,却难得再次与之相遇。他试图锻造利刃,却从来没有使用出其威力。他只好自我满足于不断加工、磨砺这利刃,双手为此劳累不堪,身躯被刺得伤痕累累。
这便是无力创造价值的人,利器没有帮助到他反而阻碍了他,知识没有带给他秩序反而迷惑了其心智。他没有办法寻找到自我,因为他害怕面对自己的价值审判。于是他从理想与志气的高峰和云端上跌落下来,不仅混入了平庸还迷失在了不安之中。
这便是我看到的自己,我看到自己躲避利器、抱怨知识并奚落自己的志气。
此等顽疾若不根除,不久我必病入膏肓、行尸走肉。
自我估值而不是评价他人
一个人的价值评估体系,是构建在其日常生活的思考与实践之上的。如果他对哲学曾有过好奇的追问与一定的探索,那么很有可能他试图去重估过大部分价值。这样一个价值体系的建造,正是荀子在《劝学》中所描述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些自我反省不容小觑,是它们赋予了一去不复返的过往以意义,是它们在主动界别曾经与现在,也是它们形成了原则与价值评估体系。
价值评估体系的这样一种形成过程就决定了其主要作用是自我估值而不是评价他人。我们可以依赖自己信奉的生活观念、审美准则来作出对自己最为恰当的判断,但切不可因其这般方便就希望使其成为举世之圭臬、万代之法则。自我修养之路已是路漫漫且不容懈怠;对那自得于一时之见而欲对他人指手画脚的虚荣心,我们岂能容之?
价值评估体系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看待与分析问题的视角所在,受其影响最大的人是他自己。不去有意扩展视角就难免成为井底之蛙,无限放大自我则是刻意自我蒙蔽。价值评估体系的内容往往朴实无华,这是因为它们就(应该)是我们正在实践的原则,而原则就是缺乏修辞的、平淡无奇的经验。将其陈述出来供人评价,他人若不是大笑而过也常难免兴趣索然。 因而《道德经》中便有如下两段感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我曾经为了克服这样一种困境,为自己总结另外一些说法:“不能够外抛自己的价值体系”以及“不要为他人提供建议”。如今看来,核心也不过是在于自我估值而不是评价他人。
跌到无力创造价值的深渊
那时意气风发
初到法国时,一次与同行的 黄楚天 谈论各自向往的生活。我提及我在大学后两年所相信的答案,我希望我能够过一种耗散的生活。简单来说,也许就是白天工作足够多使得晚上能够在疲惫中睡去。那是读了尼采的《善恶的彼岸》后受到的启发,生命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自我保存,相反地,很有可能是在于自我消耗、耗散掉积累的能量。这是要求自我投入到能够体现生命之力量的活动之中,也就是尽最大努力区去拥有一个动态的生命。此时最在乎的当然不再是自我保存,而是如何最大化的耗散自我。
当然我心中也有另一个与其相对立的、平和的理想图景。这是儒学的典故,自此之后便是许多读书人的憧憬: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也许,难以解释或调和的冲突也是生命之活力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场合,我与人谈论时因心境之变化选择二者之一作为理想的生活图景。后来疫情开始了,囚禁这逼仄的房间中,我再难从容地去憧憬任何一幅图景了。
我发现了自己无所作为,不止一次地自我激励要振作起来,但直到现在才意识到自己失败了。我不再与外界有过多联系,似乎如同孤立的细胞难以体现任何属于生命的活力。
如今不知何如
学习数学倘若缺乏讨论,便自然难见进步。因为我们无法验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与人讨论时的视角交换与重新阐述才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学习过程倘若无法自我评估,无异于无力创造价值,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有没有创造价值。当然那时用来学习的时间并不是绝对的无所用处,只是收获甚微。后来我在那段时间内主要学习了网页开发以及一些其他软件使用知识。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一选择一点都不意外。因为这些知识是可以看到显著反馈的,例如说我利用当时所学开发设计了自己的博客。这样一种知识使我能够创造价值,我为此而废寝忘食。可以说是这样一个经历让我有了耐心去阅读不同的软件开发文档并乐在其中。当我应用 zsh
编程去实际解决一些日常需要时,我才意识到当时从计算机学院转到数学系的理由多么幼稚:软件开发缺乏创新。而我现在理解了只有掌握了知识并且能够实际运用知识后,我方能体会到其中乐趣。
但如今我仍旧陷入了这一个深渊,其核心依旧是无力创造价值。自从这些网页开发给了我在 Ubuntu
下工作的经历后,我便再也无法回到 Windows 10
操作系统了。我体会到了 Unix
哲学的高效以及自由软件所带来的舒适体验。但是,或者说,从而我浪费了大量时间在:
- 调试电脑桌面 UI ,尝试不同的搭配,不断地给它“换装”。这是轻度的本末倒置,现在我使用透明背景的全屏终端,其实并不要其他 UI 有多么好看(因为基本上不会看它们)。
- 尝试不同的
Vim
插件,热衷于Vim
粉丝的帖子。这是重度的本末倒置,文本编辑器的功能应该是编辑文本,仅此而已。 - 使用
mutt
作为邮件客户端后不断地调试配置,试图去实现一些毫无用途的邮件功能,比如行间图片、html math element。 - 比较
ranger
与nnn
作为文件浏览器的优劣。一开始我排它性地只安装其中一个,现在都安装了(意味着当初的比较其实毫无意义)。 - 试图在终端模拟器中展示图片,这对我来说仅仅是一个鸡肋然而花哨的功能而已,因为我其实根本用不到。
- 比较
lynx
与w3m
作为文本网页浏览器的优劣。一开始被w3m
的 cgi 功能吸引,希望能够这般来使用lynx
,但是现在选择默认使用lynx
,而且并不需要鸡肋的 cgi 脚本。
其实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开发自己的网站时已经露出端倪了。我设计好基本布局后,将很多精力耗费了与博客内容毫无联系的 Live2D
插件上。那时候我已经基本完成页面设计了,因而难以通过开发网站这样一个实践来创造价值。于是我竟不自觉地去做这样的无用功。这很好地阐释了“本末倒置”。幸而后来我意识到自己的本末倒置,进而重新设计一个简约的、也就是现在的博客版面。
这些都很好地切合了开篇所给出的比喻。至于说知识迷惑心智似乎不算明显,因为这里有个认知发生改变的过程。在我意识到真正的问题根源是我无力创造价值之前,我反省的结果是我不应该去接触那些编程开发知识。我甚至为我自己对编程的兴趣爱好而自责过,但实际上并不该如此。学习新的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个人的多样化发展也绝非什么坏事。我所需要保持清醒的,无非就是我是否处在一个无力创造价值的状态。如若此,自然是应当在自己的价值评价体系面前进行反省,并努力创造出实际的价值————体现生命的活力所在、从一个可怕的深渊中拯救自我。
岂可坐以待毙
关于无力创造价值之后果的讨论并非我的独创,而是从《黑客与画家》学习到的;在书中作者举例宫廷妇人这个群体因无力创造价值而内部只剩下勾心斗角。我现在得以清醒地意识到我自己也常常处在一个无力创造价值的状态里。在近些时间的学习之中,我也曾看到过自己创造的价值:与同学讨论解答疑惑,辅导朋友的功课,和老师探讨(一个)未知解答的问题并且最后解决,阅读讲义或笔记并发现其中的错误。这些例子提醒我自己不应该绝对地自我否定,相反通过努力是有很多方法摆脱无力创造价值这样一种状态的。
也许另一个重要的启示是,不要以为自己写完一次反省就真正解决问题了。我当时写过《创造一些价值》来自我激励,但是显然没有什么成果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