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科研初体验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六

最近刚刚确定了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刚开始没几天;所以内心还是十分激动的。我想数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检验我们是否已经成为了成熟的阅读者,具有了相当的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来总结也是为了告诫我自己,我做这份研究报告的目的是什么。这份毕业设计的目的不在于完成那 20 页长的报告,那只是个结果而已;但太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变成了任务驱动型的机器。

一昧地追赶进度,大概就是最近的我了。在开始之前,我低估了课题的难度,设定了不现实的阅读计划。到现在,为了完成每日的阅读进度,对许多细节都失去耐心——因为唯一的目标就是:阅读完这个章节。这样下去,我每天面对的都是什么呢?至少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数学了。我需要提起的是,当我读第一章的时候我对许多细节都充满了兴趣并且试图简化作者给出的证明。那样的阅读体验是很充实的,我写下的读书笔记中有属于我自己的创造部分(那是我思考了六个小时的成果)。如今我慌乱地跳过细节,作者说的“读者自证不难”我马虎应对,其实没有弄懂。虽然我现在做的工作远远称不上是什么学术研究,但是我已经感受到所谓“浮夸急躁”究竟是何物了。这种心态的变化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且非常有效的技能——如何最快熄灭你对某件事的热情?假如你喜欢烹饪,那么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浮夸的目标——试试在一个月内自学成专业厨师,我相信不少人可以就这个目标制定出严格的时间规划(毕竟只用算算除法就行)。我同时也相信,对一般人来说,这是熄灭你对烹饪之热情的最佳方式。给定一个没有多大意义的限制(通常是时间上的),将你自己的关注点完完全全放在任务的结果上,能够做到这般的残酷也是罕见呐。

有时候道理未免显得太简单,自学这个词给人一种误导。它有时会最大程度地暗示我们放弃思考,浑浑噩噩地盲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依旧这般浮躁,那我就远不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做数学研究的趣味性有时在于它为我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心流体验,这种体验遇到很难、避开却很简单。说起这个,我同时又想起了自负。在法国这边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我的自负,我变得有些像井底之蛙了,不是吗?刚来之时意识到许多课程我都已经学过,于是为自己定下目标要在课程的深度上有所进取。可是现实上我又毫不费力地取得了很好的考试成绩,自我麻醉到飘飘然。这种迹象最好的证据就是,我开始在意自己和别人的比较,甚至在一个不可能的条件下与别人进行不现实的比较。我的学习成为了一种表现行为,假装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某些概念,我在展示自己天资聪颖吧!敢于这么讲是因为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我们的内心是有多么脆弱,多么容易地变得空虚,又何其容易地被虚荣填满。

教材还是那本教材,但是倘若我的心态发生了这种实质性的改变,那么曾经带给我乐趣的挑战只会变成一个个想要逃避开来的麻烦。我在制定某些计划的时候,为什么不停下来再多想想:如果我这样去学习,我还会爱数学吗?我还会喜欢自己吗?今天的这个反思算是我科研中的第一个收获了。

后记。想到要写这些也不是偶然,主要刚刚看了刘道玉的一篇文章:http://wxfb.7399.com/jiaoyu/999926.html。希望他的文章对其他人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