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意图谈论感情与关系之间的某种联系。但是发现对感情的把握很难做到准确,因为发现似乎很难将其翻译到英文。关系相对而言比较轻松,这里特指亲密关系;具体来说比通常的亲密关系的理解要广泛一些,但是绝不会试图去概括“联系”这样如此宽泛的解释。总的来说,感情在这个语境里不清楚具体指代什么,或许可以替代为感情投入之类的词语。
但是应该注意到,选取“条件”作为讨论的切入点是比较合适的,它指代一段关系中主体的需求,或显或隐。那么,这里全然是在理论般地论述着,结论的正确与否与个体的经历以及对关系变化的敏感程度紧密相关。应该来说,一个人所自持的独特情感经历往往是普遍的人类体验的一部分。所以有人说——一开始以为自己是一个孤儿,走着走着发现这世界本质上是一座巨大的孤儿院。但是我们仍要注意到——即使是在当今这样一个“街市太平、繁华不需添饰”的“和谐社会”中,“人来的悲欢本就毫不相通”这一命题依旧在大范围内成立着。我不可避免地从个人经历的角度出发,试图去还原某种联系,运用几乎没有举例的表述来概括多种情景。
感情本身可以与条件相分离,但是关系却始终建立在条件之上。维系感情投入往往需要特定的关系来加以辅助,而且有时感情的投入可以完全是因为关系的存在或者无法改变。这里基于一个假设,投入感情所得到的反馈或回报是通过所共处的关系来实现的,即固化的关系帮助我们从自身的感情投入中获得回报。 前面提及,条件是指主体的需求(当然,这里的主体指代人是不需要质疑的)。既有的理论关注了需求的多种层次,对于本文的读者而言这多种层次的需求一般都基本地满足着(当然几乎不可能完全满足着,因为需求实在是太过多样),所以从自身出发,审视自身所处的关系,可以比较轻松的知道自己的哪些需求在哪种关系中被满足着。然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亲密关系中的条件,这里需要加上一个假设,我们的条件都是比较复杂的;即一段亲密关系中,试图对其中的条件做出明确的区分需要花费一定的力气。
什么是简单的条件?金钱关系。有人因此而去赞美金钱关系是世界上最为纯洁的关系,因为它基于等价交换。对于大多数人,这一点稍微难以接受,我们不应该就金钱关系对个人尊严的践踏漠不关心;所以,我是直接反对这种观点的。视简单、原始为纯洁并加以褒奖是在挑战我们审美的品味。
那么,我们的条件可以有多复杂?朋友这一亲密关系相对简单一些,诚然它需要深刻、细致地探讨。那我们应该转而讨论爱情这一亲密关系?算了,太复杂了,每当涉及这个话题我总是感到心力交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会让我十分难受。所以,我们讨论一种抽象的亲密关系,读者随时可以将其替换为友情或者爱情,因为可以被讨论的是它们的共性。当然,我还是希望大多数人的爱情是包含友情的,虽然很多令人惋惜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里的实际情况是从一本叫做《亲密关系》的书里习得的)。这样一来,所谓的条件的复杂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很多人会觉得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抽象一点或者说俗气一点,他们觉得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嗯,我以前关于爱情的观念是有些不可取的——我认为在没有清楚了解自己之前就将他人卷入到了解自己以及对方的过程之中是不成熟的;然而今天我意识到,亲密关系中的条件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很多人难以清晰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即条件)。我很清楚,我在友情或者爱情关系中去讨论“条件”这个词是比较刺眼的,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委婉一些,因为通常直白被用于讽刺。然而,这里全然不想去讽刺,而是因为我们的条件过于复杂,唯有直面才有机会重视它的存在。以下将伙伴指代所处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一言以蔽之,很多时候是由于伙伴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的条件,这便是所谓的复杂的条件。在我看来,到这里铺垫性的工作终于得以完成,真正的思辨可以开始了。
现在,我们讨论对条件的管理。审查我们自身所处的亲密关系,如果你的伙伴在你心目中是不可替代的,或者柔和一点——失去他们会让你无法轻易去接受,我们就不难得出他们正在承担着属于我们自身的各种不同的、独特的条件。假设我们现在不清楚什么是爱情,当然实际上我们可能真的不清楚;让我们用冷静的眼光重新去审视爱情这一亲密关系。毕竟所谓爱情是一个大众讨论的概念,从条件出发,我们有机会找出一些明显的“爱情特征”。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成立的,爱情这一亲密关系会包含浪漫气氛这一条件;即在爱情中,我们会时常注意到有意营造的浪漫气氛,这在友情之中并不太常见。在比较不严肃的语气下,当友谊的小船翻了之后,会有一个惊险的跳跃,即是否坠入爱河。在条件的视角之下,无非是条件进一步的增加,增加的部分契合了大众对爱情的理解。首先,我们为什么会要求去增加条件?其次,我们应不应该去增加条件?很多人会期待第二个问题的分析,然而我希望可以细致地讨论第一个问题。增加条件的动机不需要过多讨论,那么增加的合理性呢?即我们有没有考虑对条件进行合理的管理,就我们目前从亲密关系中经历的所有条件而言,它们是否足够均衡?特别地,当触及均衡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清楚自己的条件对伙伴而言本质上意味着对方感情的投入;那么,在普遍认为最为亲密的爱情中,你的伙伴是否承担了过多?从这一点看,我建议将爱情这一个概念放到条件之后,而不是直接就把爱情当作已知来分析它的条件。关于均衡,我们触及到了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即什么是健康的关系。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够乐观地认为自己的关系是健康的,但是我们有没有机会通过条件管理的均衡性对关系做出评价?我想提出的建议是,在每一个特定的亲密关系中,当我们试图去增加自己的条件时,请慎重考虑。不难知道,让我们感到舒适的亲密关系往往经历了长时间的沟通交流,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我们与自己的伙伴逐渐清晰了对方的条件(即使我们可能并没有显性地意识到,但是我们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伙伴条件的了解)。从我自身而言,感觉自己经历了颇多惊险的跳跃,当然不要误解,因为所谓的跳跃不仅仅发生在爱情与友情的分割处,它更常见于不同程度的友情的分割处。这些跳跃给我的感觉是,我没有很冷静的去思考条件的均衡性;希望后来者引以为戒。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条件的接受。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如果你与你的伙伴发生过十分有趣的往事,而在“接受”这个词语中你能够找到它们的影子的话。从拒绝开始说起,当我们完成一次对某种条件的拒绝的时候,我们时常会感到某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我们的尊严。但伙伴的条件快要抵达我们的接受边界时,我们应当想到拒绝,很多时候这一边界往往与我们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独特尊严有关。简单的例子是,但条件触碰到边界时,我们时常会用“无礼”或者“过分”来对其进行标志。然而,另外一方面人们之间的关系总是颇显微妙,某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请求有时可以改变关系中的平衡。对于机智的人来说,如果足够聪明的话,有机会看出每一个不合理条件的不合理之本质,进而反其道而行之,委婉地拒绝。当然这实在是过于巧妙地操作,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保持矜持。矜持,至少给了我们一定的权力去进行拒绝。那么,条件的接受为什么是十分有趣的呢?当然有趣啦,每一次的接受意味着一方感情的投入,意味着进一步条件增加的可能性。准确来说,读者需要抛弃生硬的词语,回忆自身的亲密关系才有可能意识到它的有趣。它绝对不是肤浅的占有与扩张,并且有可能包含真实的感情。对于很多特定的关系而言,正是由于“条件的接受”的存在,我们才会淡忘条件,转而付出感情、付出爱。
让我们稍加冷静,用更加冷峻的目光来审视当前的条件环境。到了这里,我希望读者从前文中得到了足够的启发,进而有机会独立对父母与自己的关系、社交场合的平凡关系、一直陪伴我们的普通同学关系等做出类似的分析,因为已经没有如此多的精力对这些稍显简单的关系进行细致的讨论了。我想讨论一个不那么欢快的现实,它适用于大学生这一团体,有可能适用部分高中生;当然并非大学生真的可以接受,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令人时常感慨;我假设我的读者可以接受。我们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假如前文的讨论可以引起共鸣的话,至少可以说明在生命的前一段时间里我们曾经投入很多的感情;然而,在我们这一个年龄,心理上接近成年的时候,我们清楚地感受到,等待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的过去那么友好。我们的未来,更具体一点,我们将要体验的工作环境,将会更多地由那种简单的关系主导着;那是利益关系,这里没有必要隐晦。我们清楚的知道,在将来,我们大几率地不会有机会再去进行大量的感情投入了(这里的将来指的是由利益关系主导的社会环境)。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甚至需要自欺欺人的谎言来自我维系,这一切是因为我们在这样的一个过渡时期。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行文了,当轻松的条件环境被剥夺时,我们目睹了无数怀有独特的心灵被迫沉沦。不少纯洁的灵魂终究会失去自身,巨大的人群漩涡让它显得特立独行、不合时宜。自由的精神只好选择沉默,将孤独作为人生的方向。我们经常听到,“已经没有时间了”,这毫无尽头的竞争势必会让大多数人疲败。曾经,我以为,只要我努力去掉那无意识的竞争氛围,很多情境都有机会得到改善。后来,却不得不对自己说,不要试图再为他人提供建议,这应该源自于那种无可奈何的心灰意冷。这一段话有些过于感情用事了,毕竟自我救赎并非那么困难,而且我们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我应当整理自己的情绪。
已经要到达文末了,便回忆了我所处的一些亲密关系。逐渐意识到了我对我的伙伴有如此多的特殊的条件,我很难抛弃其中一些无比珍贵的部分。那些条件,构成了我的外延;而外延,需要一个人对自己内涵的足够表述才有机会呈现。很难再有机会让我愿意对自身的内涵进行表述了,这便是所谓的心累吧——苦苦挣扎,希望内涵不会丢失,但是终究有可能失去一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