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讨论一个有些模糊的概念——“琐碎”。说它模糊是因为这个概念只是在形式上难以准确地(学究地)定义出来,但在我的生活中确有着大量的实际事例可供说明。因而我将仅仅以突出这个概念为目的来解释一些我自己绕进去的“怪圈”,对于其中大部分来说我还是深陷其中。在此围绕“琐碎”这个中心将它们剖析出来,也好自我勉励,努力与之保持距离。
什么是琐碎?
下面列举的只是我自己遇到的问题,希望对读者也有一些作用吧,或显或隐。有些讨论还是需要慎重一点,不能够过分夸张地否定;关于这一点,详见后文抽象的考量。
检查消息
为什么会很容易分神去检查邮件消息呢?连接上网络,打开网页或应用,最多再下拉或刷新一下页面整个过程就结束了;就这样常常无意义地结束了。这件事可能有意义,有一种很模糊的意义。它通常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它帮助我们释放掉当前任务带来的专注与紧张:在表面上它缓解了我们渴望更多信息的焦虑,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逃脱当下的压力。不管这压力是否有利,无论释放这一次紧张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都主动地接受并切换到检查邮件消息这个任务上来。我们的意志力,我们执行计划所需要的专注,都被这种随意的切换所打断。我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能只是因为它简单。
毕竟先把简单的事情做了,这样大家就都满意了,不是吗?或者可以问,果真如此吗?
软件管理
最常遇到的情况便是软件的升级。设计者通常会在某个地方加上小红点来表示升级提醒。这种设计十分有效,我每次都会去检查升级来去掉小红点。检查升级这件事情十分简单,但是完成它似乎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成就感。使用了新版的软件究竟意味着什么,使得我们可以得到不知名的快乐?那些神秘的代码莫非是由我实现的,否则我该如何解释自己因使用了最新版软件而沾沾自得、并对任何更新翘首以盼?
至于说浏览安装软件,我们便可以借用 Baudrillard 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过的分析了。我们看着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应用商店里推陈出新的应用软件),仿佛这一切作为一个整体对我来说触手可及。从而购买商品(安装软件)带给我们“丰盛”与“富饶”,即使我们除了一份可怜(通常是可有可无的)复制品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盗版、逆向软件版权保护则有另一番乐趣,以“黑客精神”之虚来行蝇头小利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卸载软件对我这个“软件洁癖”者来说更是不可避免的。无所事事之时,打理打理自己那根本不需要清理的存储空间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特别是我因为这个“洁癖”放弃了 Microsoft Windows 10 之后,现在在 Linux 终端命令行上得以流畅地删除软件,看这滚动的消息怡然自得。自然,反复无常的安装卸载体现我们作为用户所被赋予的神圣自由选择;但问题在于为何我要在软件管理上如此反复呢?
重复发明轮子
不接触源代码,便不能够体会重复发明轮子的乐趣。我没有办法(能力)对代码算法或逻辑进行优化,但是我可以更新那些源代码的依赖库版本呐;这其实和前面的软件升级问题十分相似,我不知道这样处理源代码到底是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但是平庸的搬运工也能找到乐趣,就如同我们心满意足地望着商品橱窗时那样。
这里牵涉到一个编程的哲学,最优秀的技术便是使用别人(已经实现的技术)的技术,也就是在前人肩膀上站好、站稳的技术。我们没有必要在见过日常生活中数不尽的轮子后,依旧要去同古老的美索不达里亚人竞争,向他们炫耀我们刚刚发明、也许是花里胡哨的新轮子。
在网络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读者现在应该可以看到页面右下方的 Live2D 人物挂件。她会随着你的触控或鼠标改变视角;你也可以与之进行简单的交互,更换角色或换装。虽然我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将她们去掉,但是为这个挂件我确确实实地倒腾了一个星期的代码,你们现在看到的版本算得上是第四版了。第一版的模型文件我都存放在自己的网站源文件里(也就是 GitHub 库中);第二版为了有更多的模型可供切换我在 Heroku 上搭建了一个免费的网站后台;第三版为了解决模型的发声的功能我阅读并使用了 Cublism Live2D 的官方 SDK 样例代码,但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是版本兼容出了问题);而在你们看到的第四版里面我几乎没有写什么代码,只是简单的拼凑修改了另外两个人的代码,就连模型文件也是从别人的网站加载过来的(可以在开发者工具中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从第二版的上百种模型搭配到现在的寥寥十几个选择,我的心境变化还真是蛮大的。
我提到 Live2D 挂件是想说明,我是在重复打磨了很多轮子之后充分意识到最优秀的技术就是利用别人的技术。当然,如果第三版代码成功解决了模型发声的问题,我便不是重复造轮子了。在 Linux 平台上缺乏兼容的模型编辑软件,即使是虚拟机也无法正常运行编辑器(显卡问题),遑论 winehq 了。在这个语境下,造轮子究竟是自嘲还是确有其事,我其实自己也分不清,毕竟付出了很多不平凡的努力。
其他的一些例子
这个小节要提出的例子我倒是基本上都已经克服了,但为了完整容我啰嗦几句。
检查支付宝余额,主要是检查他们推出的基金所带来的蝇头小利。我现在几乎注销了支付宝账户,这种趣味自然就摆脱了。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对网络生活的约定》。
“琐碎”怎么了?
我之所以要和“琐碎”保持距离,是出自下文提及的这些负面刻画的考量。至于说有没有正面的“琐碎”,我想那更应该是个关于生活格调和浪漫情怀的话题,这里不予讨论。
打乱秩序
这是对“琐碎”的核心刻画。“琐碎”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分不清轻重缓急,主动地避重就轻。如同在检查消息小节所提到的那样,我们有可能通过主动地切换到琐碎任务上来缓解当前任务的紧张压力,但不曾料想这也就突然取消了之前潜心工作时难得的专注。问题不在于“琐碎”难以抗拒,因为它们平淡无奇甚至有些乏味、趣味低级的;问题在于我们缺乏对“琐碎”的警惕,纵容自己陷入那短暂的舒适。
缺乏意义、没有格局
“琐碎”意味着缺乏意义和成就,一言以蔽之,就是碌碌无为。没有格局这个词,则是我两年前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结论。格局大概就是指远离低级趣味、做出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我看来,缺乏创造性的生活是难以忍受的,选择平庸会让我唾弃自己。
我们会熬夜
为什么要熬夜呢?有一种可能是白天充斥了太多的“琐碎”活动,这会导致两种略有不同的结果。
- 其一是精力过剩,我们的身体全然不觉困乏。这时候身体上虽仍有着可资利用的活力,但是大脑几乎已经没法有效思考了。这是我常常遇到的问题,白天没有努力学习或锻炼身体(这一年多了哪有什么锻炼?),晚上躺在床上便不得不看看电子书直到睁不开眼以便翻身就可以呼呼大睡。
- 其二是自我折磨,我已然感到疲乏但却也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一天里毫无成就可言。这时候我便不自觉地忽视作息安排,通过熬夜为这一可怜、平庸的一天增添一些价值。然而这注定是个没有结果的期待,创造的评价标准从来都不会是工作时长。而我,在深夜里又都创造了些什么呢?
对我来说,熬夜是缺乏规划或执行能力的表现。或是不考虑明天的计划,准备无所事事;或是随性地将制定计划时的努力付之一炬。
抽象的考量
我认为在这里十分有必要为折腾和简单正名,不将它们分离出来整个分析就是不完美的。毕竟哲学思考的目标是清醒,不是炫耀式的批判。
是什么比叫什么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折腾都应当被归类到“琐碎”之中,反思一件事情时弄清特征比弄清称呼更重要。我们不应当武断片面地将某个行为打上“琐碎”标签,即便是那些我在什么是琐碎?小节里举出的例子。许多行为有着与“琐碎”几乎相同的外部特征,比如说学习也是从简单的模仿起步,但却不会带来诸如打乱秩序之类的问题。如我所暗示的,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上一节对“琐碎”的负面刻画。
没有折腾或学习,便失去了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我们就会孤陋寡闻、固步自封。只是我们需要再带着一份思考: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琐碎”呢?
简单与“琐碎”
极简主义作为一种审美趣味,我在之前的博文《简单与复杂》中有所论述。追求简单与自动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只有当我们停下步伐,陷入自我得意时才会冷不妨地掉进“琐碎”的陷阱。
这里可以补充一个关于使用脚本自动化的例子。我写过一个 JavaScript 脚本, 用来跳过一个搜索百度网盘资源网站(大力盘)的扫码关注环节。这主要是一个简单的逆向 JavaScript 问题,对于系统学习过网页编程的人来说不算问题。但我写第一版代码时技术不够成熟,折腾了很久没有成功,最后还是参考 Jad 的代码完成了脚本。
我想指出的是,我越是毫无能力(成就),虚荣心便越大。我刚完成代码更新,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提升用户安装量,每天都会去检查这些统计信息,仿佛它们能够证明什么似的。特别地,我希望能够超过“原作者” Jad (现在已经超过了)。瞧啊,多么令人作呕的虚荣!由此,我便陷入了“琐碎”的陷阱。
孤独与工作
也许上文会把作者描绘成一个孤独的工作狂,但实际上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创造一些价值》。
谈及感情(孤独)话题自然容易跑题,我想说的基本上都在之前的博文《对工作习惯的建议》讲出来了。简单来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孤独的生活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