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反思自己那些试图改变他人想法的行为,便会频繁地怀疑这是否算是一种控制欲的表现。在本文中这些行为被视作了控制欲的一种表现。尽管我知道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们还是先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
回想起来自己其实很早就犯下了这个错误——以改变他人为名义来满足控制欲,哪怕很多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控制欲很强。不过这也许是必然的:在本科生的时候,我正在形成自己的习惯与思维方式;倘若缺乏足够的控制欲,很多目标是难以达成的。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这些控制欲已经不止作用于我自己了,它经常表现在与人交往之中。我以前的反思已经向我指明了这一点,但我一次又一次地把它忽略掉。曾告诫自己“不要给他人建议”,又恨不得将自己所获得的一切生活经验告知天下。曾经关闭了自己的 QQ 空间以避免自己成为一个说教的人,现在似乎好了些但其实说教的冲动也时常占据上风。
再往后发展,我似乎完全失去了理智,试着去改变一些人。但其实真正做到的有多少?赢得了满满的失落与误解。
想起了一个关于数学的笑话,数学方程的弱解与强解之间的联系可以用找女朋友来解释;先找一个弱解(不完美的女友),然后让弱解不断地靠近强解(修正那些自己看来不完美的部分)。我现在肯定是无法赞同这个笑话背后的想法了,我们可以控制从弱解得到强解的过程,对他人(这个例子中的女友)却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很多时候是自己过于主动,有些对他人的帮助是完全以自己臆想出来的需求为对象的。
我们可以看到理解他人的立场与视角是可能的,这个只需我们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而且我们通常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发现他们一些行为或者观点中的偏执甚至愚蠢。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这些立场与视角的机会很小很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能够做,我们有时可以制约或阻止他们的实际行为。
对我自己来说,我应该将所有的控制欲都留心底,用来对付自己、改变自己。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立场、视角,但是可以试着去制约他们的行为。同他人讲抽象的、需要通过逻辑推导来规范行为的那些道理是难以起作用的,因为从抽象的理由到实际的行动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跨越这些鸿沟对我们自己来说尚且困难重重,我们又何必去期望别人来接受这样一套复杂的运作呢?我们对他者行为的期待应该在一开始就以约束实际行动为目标,而不是对改变他们的观点抱有幻想。
我们真正能够改变其立场、思想的只有那些愿意接受改变、愿意适应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但是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对我们的观点与态度毫无兴趣,对我们的理想与奋斗毫无共情,对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毫无努力可言。
也许我们还没有注意到,就连控制欲也是一份“稀缺”的资源,就像注意力那样。将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就势必会忽略其他的方面。我们一昧地想要改变别人时,就有可能降低对自我的控制。实际上,依照我个人的实际经验,付出努力去改变别人往往意味着自制力的松懈。
今天想到要写这些是因为昨晚看了一个关于赌博出老千的节目:节目嘉宾擅长千术也因赌博人生过得起起伏伏、几经磨难,并最终决定劝诫他人放弃赌博。我对他的千术感到十分佩服,但也对他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这几年内我不懈地为尝试去改变他人做出非常艰辛的努力,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只知道自己成功地让一个人戒了赌。”
是时候该要正视自身的控制欲,从中我得益很多也被其蒙蔽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