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学期的flag

二〇二〇年一月十二日,星期日,

立 flag,或者说立旗子 🚩,就是在某个时期的开始,本着做计划的心态,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行为习惯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是不易实现的,因为保持有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来自外界的强制规定(比如我们的高中生活),想要完成 flag 需要足够的意志力。这些意志力需要来自于内心,因而我们需要被自己完全说服这些 flag 是有意义的。给出 flag 的内容并且加上说服自己的理由,二者一起便被称之为“立 flag”。

人们之所以需要立 flag,是因为禁欲主义有非常可取的一面。禁欲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节俭,将自己每日的生理上的能量(也可称之为精神能量,激情,力比多……)聚焦到自己主动选择的事务上。这种去控制自己的努力,为生活带来了秩序;秩序又是许多美感的来源。立 flag 就是向禁欲主义的一种靠拢。但是禁欲主义毕竟是与流行文化相抵触的,很多人不得不在被流行文化糊弄几年后才能够明白它的价值所在。

我写的多,正是代表着我做到的还是太少;理性的思考给我勇气去完成这些 flag。

保持自己的审美品味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时代玷污了不少词汇。一个人遣词造句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他的思想高度,那么这个时代的质量就因而看起来不怎么样。对大众文化的抵触(对其先入为主的拒绝态度更有利我做出审慎的决定)是始终需要坚持的一点,因为流行就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模样。

关于电影

侧重于表达某类价值观点的电影需要等待时间的淘汰,往往不如直接阅读哲学书籍。而且画面在提供冷静的理性思维这方面做的并不好,甚至起着反作用。要是需要在这类电影中作出选择的话,我倾向于那种多立场、多角度的叙述。像《joker》这类电影就不会去看了,因为看影评让我感到它只是单方面的一种社会弱者视角描写。这样来说,适合我的更像是纪录片。部分 Ted 演讲可以用来了解当代新的书籍。

剧情类电影属于一种娱乐化的刺激享受,完全可以忽略了。而譬如综艺真人秀节目等娱乐向的视频制作,我完全看不到意义。能够从中获得的享受不能够使我满足。对惊悚电影可以直接说后会无期了。

另外,我想我应该不需要视觉刺激来借机流泪;然而现在许多电影,通过娴熟的手法,滥用某类情感,只为了给观众一个流泪的机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切洋葱更有价值。

值得一看的是审美向的电影,就是那种关注于画面美感或者台词文艺的电影。比如《都灵之马》,这类电影的艺术感深深吸引我。我也会将动画电影归入该类,比如《机械心》与《画中国》。

关于追剧,我只能说:这类会上瘾的东西我不想碰。

如果视频内容以食欲或者性欲为目标,我就该拿出这篇我写的文章找找看自己还能做点什么其他的事情。饮食男女,我们为自己的基因所控制着,摆脱它们的压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立 flag 的原因。有些自我控制是无谓的,因为我们终究是无力的,主动地远离就是了。

社交平台

如果我能不再虚荣,不再借机发泄,下面的 flag 就都不需要了。

由此,没有必要看知乎。在 Math Stack Exhange 也没有必要去回答一些没有意义(没有兴趣)问题来增加自己的等级,腾讯的 QQ 群当然相比起来就更逊了。

微博我就只关注王垠,博客类可以看看编程随想、方舟子与卢昌海。这类型博客已经接近娱乐放松了,看方舟子的推特容易嫉妒他的生活,还是直接读新语丝比较好。他们的博客汇聚的新闻类型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不再相信媒体,在大学都可以沦落的时代,我适当蒙上双眼更好。思考,能够让我们看见更多。

至于说微信公众号,是时候表现我对腾讯的厌倦了。试试看能不能少检查腾讯 QQ 的消息,而且言论审查的环境下我也实在是无话可说了。再说这类虚拟类社交,给我的心理安慰并不算多,基于氛围而不是基于内容的聊天让我无奈。

阅读与工作学习

阅读应该从名著开始,时间帮助我们穿透那个时代价值的迷雾。等作者都死掉了,紧跟着他的追随者与反对者也都死掉了,这个作品的真正地位也就出来了。

我一般能够读书的时间就是午饭和晚上睡觉前了,时间比较有限就还是把注意力放在有价值的文本上比较好。

要相信时间是有的,只要把前文两个大 flag 做到了就可以了。

一些阅读主题

  1. 科学家的文集

    数学家阿蒂亚的文集《数学的统一性》,直接读英文版好了。读数学家的著作有利于我们保持在数学上的审美视角,现实社会往往功利化,不利于理想主义者生存。《爱因斯坦文集》,这本书也常看到人读;本着了解这位科学家的心态,可以试试。

  2. 对研究者的建议

    做科研不可以没有动力,也需要同领域的人来讲讲观点看法,比如《The unwritten rules for PhD research》和《给青年学者的建议》。不过终究与数学方法有别,无法过多重视。

  3. 外语阅读

    仅尼采而已,法语与英语版本。其他类型的泛泛的外语书,舍不得花时间看。

  4. 中国文学

    这一年我想更多地关注鲁迅与苏轼。政治上该说的,鲁迅基本都说过了,只不过现实世界不断复读罢了。诗歌,不依赖于解析,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来。什么是美感?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刻画了我们自身对自然和感情的理解深度。

  5. 批判性思维

    我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很是匮乏,需要系统地训练。我的逻辑(除了数学内容外)常常晦涩模糊,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应该会有改善。主要是我的思考常常文学气息太重,这在很多时候是不利于表达思想的,甚至会害了自己。争取读完那本批判性思维的教材《Critical Thinking》。

  6. 其他

    心理学与当代的一些书籍排在阅读列表的最末端,我不必花时间为这里做规划。

学习上的计划

  • 代数几何与代数拓扑

    一无所知,了解的必要性很大。这个学期五月就结束了,可以留在暑假自学。

  • 量子力学

    毕业论文需要

自我价值

写作

写作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博客现在已经是我喜欢的样式了,那就多往里面添加内容吧。花点时间也无所谓啊,因为这是一种爱好。

人们已经厌倦了即时讯息那种没心没肺的聊天了,所以多给周围人写信吧。信件看起来更浪漫。

孤独

孤独教会了我浪漫的意义,失去了浪漫,它就演化成了寂寞与空虚。这种空虚寂寞是致命的痛,让人丧失意义。

多买些插花,做饭的时候保持好的心情,多观察现实的生活而不是做一个匆匆的过客……

自由也与孤独相伴相生。

爱与生活

这里的爱特别地不指代爱情。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爱情使得他们第一次发现自己拥有爱别人的能力。除此之外,应该就没有其他的可取之处了。如果那些经历没能使他们认识到这一点的话,我认为那应该不算是爱情吧。

爱情这样一种宝贵的经历却也侧面讲诉了我们自身的局限性,原来我们有能力爱的可能也只有面前的佳人了,而且这种爱的形成还借助了我们的生物基础与社会制约。所幸它的存在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的,它给予了人类一次实践浪漫的机会。

因而谈论爱情没有多大意思,我们早已盲目于其中,不再去分辨占有、嫉妒与控制,也缺乏了高尚与悲悯。之中的生物制约与社会制约,让我不甚自在。

日常作息

闹钟决定了每时的动止,日历则叙述每一天的期待……来自时间的馈赠。

咖啡、茶类、酒精、能量饮料等会让我感到在糟蹋自己,快餐就更不用说了。

人与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才是日常生活的趣味所在。最难做到的也就是对人类的博爱,因为厌恶人实在是太简单了。

热爱自然

失去与大地的连接后,我将一无所有,行尸走肉。所以要想办法将自己部分地回归到自然,回到那个接受无私馈赠的充满感激的心态。

手机与反囚禁

如果电子产品和我在同一张床上,我感受的威胁不亚于在床上的是一个性欲幻想对象。我深深恐惧这种诱惑的力量与自我控制力的薄弱。

以前一直为自己无法摆脱微信等软件的掌控而感到苦恼(比如不能使用模拟器登录),后来发现 Android 10 提供的“数字健康”功能可以锁定那些分散主力的手机软件,甚是开心。 于是我卸载了 Gmail(能用网页端登陆的社交软件都建议直接卸载),锁定了所有中国公司开发的软件。Whatsapp 与 微信的扫码登陆会让我对这两个软件的设计者抱有一生的偏见,这种迫使用户依赖手机端软件的行为是可耻的。

离开手机,就是反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