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Jing Matrix 其人

二〇一八年三月一日,星期四

Jing Matrix 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勇敢的人了。他用十分理性的目光去审视在他身上的一切温情,使用抽象的定义去判断一切亲密关系。他十分喜欢开玩笑,在几乎所有场合都倾向于嘲讽自己,而这时常让他的伙伴们感到不知所措——因为大家都认为很难对一个人的自嘲做出回应,这是一种让人尴尬的幽默。

他对于自身的未来似乎没有多少期待,关注的中心通常是现时现在;这并不意味他没有长远计划的能力,相反他用非常理性的手段对许多事情进行严密的规划。当人们在他面前讨论未来之时,他内心时常是冷漠的苦笑着——他觉得自己并不一定可以正常地活到那个年纪,这便是他自嘲的风格罢了。然而这种担忧又不无道理,他的精神状态变化十分剧烈,这很容易让人预判他的精神崩溃。所以他十分在意自身的精神状态,并且依靠哲学来维持平衡。之所以会这样,大概与他的以往经历有莫大的关系而不仅仅与他的理解方式相关。就在昨天,他以令人敬佩的勇气允许我来阐述那些过往;这是一件让人感到震惊的事——因为他曾经定下经验原则表示将限制与他人讨论哲学和过往经历。对精神状态的过分关注使他习惯性忽略饮食、衣着,若不是缺少睡眠非常刺激他那敏感的神经,他不会介意熬夜。

他的记忆力十分差劲。需要非常久的时间才能记住朋友们的名字,毫无疑问这一事实时常令他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在他的专业课程中,他对重复材料的阅读次数令人惊讶;为了应付考试,他不得不使用复杂的方式去理解那些关乎科学的知识。在休闲时光,他最喜欢的运动应该是乒乓球运动了,同时非常喜欢飙车——很少可以看到它可以如此开心地吹着口哨,当然每一次他都是在心里默念——“我不能死在这里……”。

他的求知欲比较强烈,然而由于其哲学观点的支配作用,他对此做了十分严格的限制。关于哲学,他十分赞同尼采以及一些存在主义的观点,我想这些都可以从他那独特的经历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选择现在的哲学,对他来说是一种必然了。 Jing Matrix 的经历有些特殊,他犯下了许多错误而且同时也明白自己在竭力掩饰它们;然而他的理性与勇气稍占上风,并且由于他那破碎的道德观念,以下关于事态描述的客观性可以有一定的保证。

对于小时候的记忆,一般都是通过长辈的回忆来获得的。他汇总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试图去还原这一切;但是这个过程有些痛苦——他发现所有人都在文过饰非,编辑他的过去以达到某种利益需求。大概在三岁的时候,他的父母抛下了他,由于他的奶奶患有精神疾病(这一点他表示质疑,模糊的记忆让他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他的外公外婆接受并抚养了他十余年。作为一个外孙,很多时候除了他外婆很少有人真正接纳了他;但是或许其智力上或行为上更加符合期待,大家逐渐接受了他,虽然其中有很多不愉快的经历——他并不是因此要记恨谁,完全为了客观叙述的必要才言及此的。

他的外婆笃信基督教,这一点对他影响至深;不仅如此,他十分感激外婆对他的教育,那些对善良、正直、诚实品质的肯定完全来自这些教育。乡村外婆家境贫寒,但是十余年的抚养其亲生父母几乎没有插手,这使得其对亲生父母的感情十分冷淡——但那时鉴于基督教义,他不会为自己加上仇恨的负担。他的童年完全在封闭的农村度过,所感兴趣之事莫过于下水摸鱼、烧菜做饭之类。

到了初中,高昂的教育费用使得他的学习难以为继。他选择了一所私立初中,这完全是因为他可以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大量的奖学金。这时,其母亲回到他身边——并与生父离婚,提供了一定的教育费用——虽说并不多,但是足以让他完成学业。关于其亲生父母,中间的恩怨他很少去理会。但是勉强可以理清那次离婚是一个惩罚性措施;据其生父所言,母亲的不配合使得他无法再婚。关于这一点,Jing 在申请大学助学金的时候填写的是单亲家庭;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似乎没有问题——证明户口所在那个的户口簿上目前只有他与他外婆二人了。母亲“再婚”(这一点有些疑问,根据前面的描叙,他很怀疑再婚的合法性),与其继父育有一女。他个人对这些并不是十分在意,而且对其继父表示了完全的尊重——其继父后来一直承担着他的教育费用,虽然经济关系依旧紧张。几乎所有人对其母亲的评价都不乐观,而他由于哲学观点的支配并不乐意对其母亲做出实质上的评价。

在初中,优异的成绩使得他在规则面前十分嚣张,但是那确是他最黑暗的时光。初中离家颇远,基督教义中关于容忍、与邻人善的教导让他变得十分“懦弱”——他一直受到校园霸凌。关于校园霸凌,他感激他的英语老师 Mr.Tong,在 Mr.Tong 之前他所求助的老师并没有实质上帮助他改善这一问题。这一经历让他对其初中感情复杂,那所初中却全然不知似的以他的名字做了许多广告。在初中,他遇到了非常友善的英语与数学教师;当然,他内心承认以及感激那所学校里大多数教师对他的友善关怀。在他的初中,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孤立,这里面有大部分原因是其同学低素质的结果。当然,其在初中对规则的蔑视也颇让人头疼,用行为不端来描述并不过分;所以老师们的教育让他十分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校园霸凌对他的影响;他对某些同学怀有至深的仇恨,但是那基督教的教导并没有让他有机会进行残忍的报复。“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那就把你的右脸伸过去”。但这是十分痛苦的,仇恨的内心折磨了他许多年,时常让他难以入眠,这一点在他的高三终于有所改善;当然,就目前而言,哲学的完全支配让他对仇恨行为怀有深深的蔑视(对基督教义也是)。

他的高中很平淡。贪图安逸让他错过许多机会,通过高中他也获得了许多来之不易的友情。但是必须要谈的是高考之后他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他的理解。其高考结果以数学科目的极大失误告终,或许这对他选择数学专业有一定的作用。高考之后的那段时间,他逐渐了解了前面所提及的早期经历——之前他对此一无所知。他对基督教的教导表现出了完全的抗拒,加上高考的打击,他应该是经历了一次精神崩溃吧。其作息变得十分不正常,日复一日地毁坏着其健康状态;趣味十分低级,行为不端;一系列原因使得家庭关系空前紧张;沉溺于手机游戏,因此花完了所有积蓄。这大概是他人生中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月吧,其恶心程度令人嗤之以鼻。

临近大学,他不得不纠正自身的状态。他为自己设定了三条行为准则(具体内容他自己也忘记了,足见其记忆力之差),并且努力坚持去践行,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一条是“以帮助他人为己任”。由于这一设定,其同学根本不会相信他那奇特的过往经历,他自己也因此开始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

将其完全带入哲学需要一定的导火索。这个触发点大概就是经济关系了。他的家庭似乎无力承担许多费用(即使了申请国家助学金),其外公外婆对此尤其担心;这一事实的结果是——他不得不面对其与生父之间的利益关系了。就其生父的家庭而言,他十分感激来自他们的关心,只是不愿意承认这一切——只好用冰冷的利益关系来掩盖这一切。为了维持一段时间内的开支,他陷入更加复杂的利益-亲情关系网——不过连他自己都不愿意这样去称呼。来自生父家庭的关心是他所直接感受到的,他完全不愿意去恶意揣摩他们的意图。当然这些与他那时思想的不成熟也有很大关系,但物质上的限制让他时常不知所措。

到了这里我们终于有机会对他的哲学观点做出一些唯物主义上的分析了,但是估计 Jing 根本不会承认这些分析(在很多场合他直截了当地否定唯物)。对基督教教导的怀疑、大一时那简单原则的支配、不堪直视的颓废经历,都导向他去选择尼采的哲学;精神上的种种折磨让他十分关注人本身的状态,由此他选择了存在主义。

关于家庭关系,他的态度显得过于冷静,不寒而栗的冷静。另外,就爱情观而言,他看起来十分的悲观,“他用十分理性的目光去审视在他身上的一切温情”。他对自己的欲望不断地进行理性地审视,这使得他很难接受一些刺激,除非那来自于生命(力量和死亡)。他尽力尊重他人,但这不是为了得到一些正面的评价。某种意义上,他已经与他的哲学融为一体了。他一般拒绝评价他人,也不认可他人对他做出的评价的意义。如果说他对外界可以做出什么评价的话——那就是“尊重”和“蔑视”了,这往往是通过他的哲学表述来实现的。

人们倾向于预判未来,以及相信一些“决定论”的观点,Jing 对此是十分蔑视的。他认为自己完全活在哲学的支架之上,唯一真正在意的事情是如何寻找自身的存在。理性和非理性在他身上并存,在不承认外界评价的那时起他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人。

不会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我是 Jing Matrix。